主页 > 职教 >

职业教育需要“证书化”

来源:未知 2019-06-30 17:50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谨防职业教育演变为“证书化”学习》,其主要观点笔者理解为,不能把职业教育变为“证书化学习”,学生考证不能应试化,不能把学生考证多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对此笔者是赞同的,因为职业学校职能主要是育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不能只关注技能证书,把学校办成职业培训所。实际上不少职业院校就有这种倾向,一方面只关注学历教育,不重视对外的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对学历教育的学生,又过度强调了岗位技能培训,弱化了教育的功能。但是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要育训结合,在立德树人的同时,技能培养需要“证书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还提出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这次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并且形成“标准”,为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做准备,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那么职业院校应该如何理解和如何采取措施呢?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应该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对于达不到毕业标准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学生,也应该鼓励他们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利于他们从事对应的岗位职业工作,而不仅仅是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基础上,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应然所在。同时,职业院校应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普及率。

  在国际上,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国家资历框架”,它是确保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无缝衔接的需要。英国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英国政府将原来的5级国家资格框架发展到现在的8级国家资格框架,使所有该阶段的学习者均学有所获,得到相应的学业证书或资格认可。澳大利亚有国家学历资格框架(AQF),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只有取得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性工作,其证书成为就业的必要条件。在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最终合格毕业的学生,能够得到三张证书,即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企业培训合格证书以及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德国企业对人员的录用并不依据职业学校所授予的证书,而是只认可行业协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类资格证书被视为进入技术劳动力市场的先决条件,规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入职,如泥瓦工、木匠这类岗位工作,也必须通过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美国的社区学院在职业教育课程中为考核合格的学生发放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全国技能标准委员会(NSSB)负责开发一套全国性的技能标准、评价体系和资格证书,这些标准意在确定某一特定职业领域所必需的职业技能。美国联合加拿大、墨西哥等国正在合作建立北美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日本设立的职业资格考试,如今已增加到上千种,而且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我国香港的专业学院也是按照学习一年发放一级证书开展培训和教育。资格证书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在德国甚至上大学都需要具有入学资格证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类大学,也都是按照不同年限开设各种各类的证书课程和文凭课程。

  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步成为一个资格社会,而不仅仅是文凭社会,所以职业教育需要逐步地“证书化”,但是绝不能把职业教育变为“证书化学习”。职业院校无论是对自己学历教育的学生,还是社会成员,考证都不能应试化,而是培训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操作,以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和岗位要求。

[ 责编::笑三笑 ]
阅读剩余全文(

视觉焦点

  • 一个乡村少年,要经历多少个“冬

  • “红船精神万里行”大型图片展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