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 >

华中科技大学党建育人见成效:让听的人和讲的

来源:未知 2019-06-30 17:33

“感谢组织,让我再次重温誓词,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日前,85岁高龄的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樊孝述,收到了学校党委发来的“政治生日”短信,这是他在入党60周年纪念日收到的最珍贵礼物。

  在华中科技大学,无论是院士专家还是普通学生,党员都有“两个生日”,在“政治生日”当天都会收到短信提醒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纷纷表示:每年的短信都舍不得删,时刻提醒自己既要“上好党课”又要“上好党自习”。

  “三进三助”让党课活起来

  “党建工作最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与学生成长不合拍。”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说,“对症下药,实施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开展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动,让党课贯通学生培养的每个环节。”

  每年9月开学季,新生们纷纷慕名来上“华中大开学第一课”。这门课的内容是看望胡吉伟学长,地点是华中科技大学青年园,学习方式是瞻仰胡吉伟塑像,学习目标是“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

  2019届毕业生梁栋很早就立志远赴西藏扎根基层。她说:“在学校接受红色教育,让我切身体会到青年人身上的使命与担当,毕业后我毫不犹豫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和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又到6月毕业季,毕业生们即将背起行囊奔赴全国各地。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毕业生党员最后一课”活动,把思想教育做到学生离校最后一刻,帮助他们更好实现角色转变。

  “感谢最后一课,让我带着红色记忆和理想信念继续前行。”先锋党员人文学院丁安琪汇报了自己应征入伍,在南海参军的经历和退伍返校后勤奋刻苦、力争上游考取清华大学的故事。

  第一临床学院把“最后一课”搬到了大悟县新城镇金岭村,课程内容为“扶贫义诊助攻坚”,由2019届毕业生组成志愿服务队,让乡亲们在家里享受了一把免费看病。

  “通过这场生动的国情课,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扎根中国大地、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的决心。”第一临床学院党员田禾说。

  将党建育人“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连接起来的是“三进三助”。学校领导、院士、专家学者、研究生导师、教师班主任等走进班级、走近宿舍、走进支部,助学习、助生活、助成长,为的是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关爱,接受到价值引领教育。

  用身边的事感染身边人

  “人要站得稳得有硬骨头,国要立得住得有好钢铁!”6月5日,“讲好华中大故事”分享会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龚超分享了朗诵作品《您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的创作思路。

  几年前,“钢铁院士”崔崑的故事产生了广泛社会反响,学生们深深为他勤奋报国的精神所感动。龚超说:“身边人的故事是最好的活教材,能更好把知识分子党员身上的那股钢劲儿传授给学生。”

  2016级本科生肖健是“勤奋励志助学金”的获得者,听完朗诵后他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说:“2013年崔院士夫妇设立了助学金,目前已捐资600万元帮助我们完成学业,我立志学习院士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也用钢铁意志书写壮美人生。”

  “过去学校教育主要靠灌输,思政教育与学生成长需求之间有道坎。讲故事可以让听的人和讲的人同频共振,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传递核心价值观。”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小洁介绍了开展“讲好华中大故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组织活动最怕“形式大于内容”,但“讲好华中大故事”一经推出,便在各个党支部引发了强烈反响。2018年,活动共收到文本作品45件,视频作品39件,设计作品7件。从党旗领航到学在华中大,从教书育人到治病救人……华中大人在新时代拼搏奋斗的故事不断被挖掘出来。

  “所有党建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育时代新人。讲好华中大故事,通过打造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的大学文化,让今天听故事的人,成为明天故事的主角。”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

[ 责编::笑三笑 ]
阅读剩余全文(

视觉焦点

  • 一个乡村少年,要经历多少个“冬

  • “红船精神万里行”大型图片展

推荐图片